欢迎访问清廉三水网!
当前位置:首页/廉政教育/廉政文化

根深叶茂 本固枝荣

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表时间:2022-07-01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

  “一国”是根,根深才能叶茂;“一国”是本,本固才能枝荣。“一国两制”的提出首先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。

  ——2017年7月1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

  “根深叶茂”出自唐代《起义堂颂》:“源浚者流长,根深者叶茂”,“本固枝荣”出自清代《永庆升平前传》,“根”与“本”本义都指植物的根部,这两个成语意思相近,都是说根扎得深、主干强固,枝叶就能茂盛,用来比喻事物的基础巩固了,其他部分才能发展。

  农耕时代,人们对农作物有着深厚的感情,认为植物的根部代表一切生命的起源,所以“本”字便有了本源、初始之意,被用来指称人们心中最基础、最核心的东西。《大学》中说:“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。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”在对自然的观照中,人们深刻认识到万事万物本末先后次序的关系,以及它们在生物成长过程和事件发展演变不同阶段的不同意义,进而认识到首要的是端正根本、打好基础,并有意识地将这种思想认识上升为原则与规律。

  古往今来,许多先贤哲人都曾借树木讨论过强基固本的重要意义,留下了很多富有哲理的论述。清人李渔写有《木本》,文中讲道:“是根也者,万物短长之数也,欲丰其得,先固其根。”这些论述都指向了一个道理:“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。”对于个体一身、对于人生一世、对于家国一邦,要想谋长远发展,都要重视根本、打好根基。

  “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”什么是自然万物之本?什么是为人之本?什么是国家之本?在思考与实践中,人们给出了答案:“为学之道,必本于思”,“尚贤者,政之本也”,“治国有常,而利民为本”,“德,国家之基也”,“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”……在谈及古今治道时,北宋文学家苏辙指出:“欲筑室者,先治其基。”治理国家的“地基”是什么?倘若找不到这个“地”,或没有平整好“基”,仅仅在枝节上忙乎,带来的后果即为:“基未平也,加之以其所欲为是,故兴一事而百弊作,动一役而天下困。”在苏辙看来,治国理政“先治其基”的“基”主要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,涉及当时的“天下之吏”“天下之兵”“天下之财”,即吏治制度、军事制度、财政制度。“盖君子为国,正其纲纪,治其法度,皆可得而知也”,治理的关键在“纲纪”和“法度”的确立、完善与实施。

  先贤们对固本强基重要性的阐发,对后世的治国理政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  1997年7月1日,伴随着雄壮的国歌,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在香港会展中心冉冉升起。穿越156年沧桑岁月的香港,在亿万华夏儿女饱含热泪的注视中回到祖国怀抱。

  对当年的殖民统治者而言,香港的百余年是“借来的地方,借来的时间”。而过去25年,祖国怀抱里的香港,终于开始了“我们的地方,我们的时间”。

  25年来,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怀下,香港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,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、非典疫情、国际金融危机、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,巩固了国际金融、航运、贸易中心地位,继续被众多国际机构评选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。科技创新如火如荼,文化艺术事业蓬勃发展,民生事业持续改善,对外交往日益活跃,国际影响进一步扩大……“一国两制”已经由科学构想,变成香港的生动现实,如一棵幼苗茁壮成长,已结出累累硕果。

  看似寻常最奇崛,成如容易却艰辛。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,“一国两制”令世人瞩目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,坚持“一国两制”方针不动摇,坚守原则底线不退让,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非凡的胆略果断作出有关重大决策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:“实行‘一国两制’,有利于维护国家根本利益,有利于维护香港根本利益,有利于维护广大香港同胞根本利益”,“‘一国’是根,根深才能叶茂;‘一国’是本,本固才能枝荣。”

  “一国两制”的初心便是为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,“一国”是前提和基础,是根、是本。“一国两制”在香港的实践之所以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,秘诀就是“一国”的本固根深。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“一国两制”方针政策,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结合起来,把维护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结合起来,把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香港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,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,这样的香港,才能于国家未来的发展潮流中,找准自己的角色,才能在今天的世界格局里,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
  香江之畔,潮起潮落;狮子山下,同舟共济。如今,在中央政府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,香港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。站在新的起点上,香港正迎来再创辉煌的大好机遇。背靠祖国、面向世界,充分发挥“一国两制”的制度优势,“东方明珠”必将绽放更加灿烂的光芒。